Company News
公司新聞
Company News
近日,隆格瑞斯物流咨詢一行跟隨國際物流網(wǎng)絡組織UCN牽頭組織的新馬泰物流考察團來到泰國曼谷,實地走訪泰國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(FTI),重點了解泰國主要工業(yè)主要發(fā)展領域和未來工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;拜訪泰國閩商商會,就泰國的轉口貿易政策、外資投資政策以及倉儲市場現(xiàn)狀等進行交流;走訪泰國港務局(PAT)并實地觀摩曼谷港,主要了解曼谷港的區(qū)位、規(guī)模、分區(qū)、泊位、基礎設施、吞吐量、自動化作業(yè)水平等情況;走訪泰國素萬那普機場,主要了解機場進口、出口清關流程、運作模式、主要貨物類型、主要進出口國家等情況;拜訪杰航物流,目前公司主要提供國際貨物運輸代理、貨物倉儲、跨境電商一件代發(fā)等服務,在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越南等國家均設有海外倉。
拜訪泰國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(FTI)

拜訪泰國閩商商會
拜訪泰國港務局(PAT)
曼谷港倉庫
曼谷港集裝箱堆場
曼谷港查驗區(qū)

泰國素萬那普機場
杰航物流倉庫
附 泰國物流發(fā)展概況
一、泰國總體概況
(一)地理區(qū)位
位于中南半島的中心地帶。東鄰老撾和柬埔寨,西接緬甸,南部與馬來西亞相接,優(yōu)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泰國在東南亞區(qū)域的交通、物流及貿易中扮演著樞紐角色。與主要國際市場接壤。泰國處于連接中國、印度、東南亞及澳洲的陸路和航運交通網(wǎng)絡中。陸運方面,泰國能直達中南半島的其他國家(如緬甸、老撾、柬埔寨、越南)及中國的云南省,便于區(qū)域性貿易流通;海運方面,泰國擁有多個國際重要港口,尤其是曼谷港和林查班港,后者是泰國最大、最繁忙、最先進的海港。此外,泰國的南部臨近馬六甲海峽,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運通道之一,連接著印度洋和太平洋。
泰國地理區(qū)位
(二)經(jīng)濟發(fā)展
經(jīng)濟規(guī)模在東盟地區(qū)排名第二,僅次于印度尼西亞。2023年,泰國GDP為17.92萬億泰銖(2023年,人民幣兌泰銖的平均匯率為:1元人民幣=4.9201泰銖),同比增長1.9%,較2022年的2.5%有所放緩,其中農林漁業(yè)增長1.9%、制造業(yè)下降3.2%、住宿和餐飲業(yè)增長18.0%、批發(fā)和零售及機動車維修業(yè)增長3.8%、運輸和倉儲業(yè)增長8.4%、建筑業(yè)下降0.6%。
1.農業(yè)
2023年,泰國農業(yè)在氣候變化、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等挑戰(zhàn)中維持了相對穩(wěn)定的發(fā)展。盡管稻米和橡膠等主要農產品產量有所波動,政府通過政策支持、農業(yè)補貼和現(xiàn)代化技術的推廣(如智能農業(yè)和精準農業(yè))來提高生產效率。此外,泰國在推動農業(yè)可持續(xù)性和有機農業(yè)方面取得進展,農產品出口維持增長。泰國的主要農產品包括稻米、橡膠、糖、海鮮、椰子、木薯、玉米、咖啡、熱帶水果。2023年,泰國出口農產品及農工產品價值492.031億美元(1.69萬億泰銖),占出口總額的17.3%(農產品占9.4%,農工產品占7.9%),其中農產品268.017億美元。
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產品:(1)水果,69.416億美元,占農產品出口額的25.9%;(2)大米,51.444億美元,占19.2%(3)雞肉,40.823億美元,占農產品出口額的15.2%。(4) 木薯37.044億美元,占比13.8 %;(5) 橡膠36.486億美元,占比13.6%,其中前5名,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7.7%。
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產品市場:(1)中國,112.623 億美元,占比 42.0%;(2)日本32.060 億美元,占比12.0%;(3)美國 15.065億美元,占比 5.6%;(4)馬來西亞11.89億美元,占比4.4%;(5)印度尼西亞9.401億美元,占比3.5%。
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工產品:(1)罐頭和加工海產品,34.778 億美元,占農工產品出口值的 15.5%;(2)糖,34.520 億美元,比例 15.4% ;(3)寵物食品24.645億美元,占比11.0%;(4)小麥制品及其他預制食品,24.323億美元,占比10.9%;(5)飲料,20.456億美元,占比9.1%,合計排名前五位,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1.9%。
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工產品市場:(1)美國,28.677億美元,占比12.8%;(2)中國,20.331億美元,占比9.1%;(3)日本,17.125億美元,占比7.6%;(4)柬埔寨14.443億美元,占比6.5%;(5)印度尼西亞13.832億美元,占比6.2%。
泰國出口中國農產品:2023年,泰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,主要是熱帶水果(包括榴蓮、芒果、龍眼、荔枝和香蕉等),占泰國農產品產量的40%以上;其次是海鮮(蝦、魚和蟹等)和大米(白米、茉莉香米等)。
2023年中國從泰國進口水果情況 | |||||
序號 | 品名 | 數(shù)量(萬噸) | 金額(億元) | 金額占比 | 單價(元/斤) |
1 | 鮮榴蓮 | 92.8976 | 319.7390 | 74.28% | 17. 21 |
2 | 椰子 | 58.9641 | 30.7876 | 7.15% | 2.61 |
3 | 龍眼 | 32.7242 | 30.4578 | 7.08% | 4. 65 |
4 | 山竹 | 20.7083 | 43.7089 | 10.15% | 10.55 |
5 | 葡萄柚及柚 | 1.8818 | 2.3855 | 0.55% | 6. 34 |
6 | 菠蘿 | 0.5742 | 0.5561 | 0.13% | 4.84 |
7 | 香蕉 | 0.4677 | 0.4107 | 0.10% | 4. 39 |
8 | 芒果 | 0.3718 | 0.3140 | 0.07% | 4.22 |
9 | 鮮紅毛丹 | 0.1553 | 0.3699 | 0.09% | 11.91 |
10 | 鮮荔枝及番荔枝 | 0.0802 | 0.1768 | 0.04% | 11.02 |
11 | 鮮蓮霧 | 0.0868 | 0.2156 | 0.05% | 12. 43 |
12 | 番石榴 | 0.0015 | 0.0012 | 0.00% | 4.24 |
13 | 無花果 | 0.0008 | 0.0022 | 0.00% | 13. 55 |
14 | 未列名鮮果 | 1.5538 | 1.3022 | 0.30% | 4.19 |
總計 | 210.4681 | 430.4274 | 100% | 10.23 | |
2.工業(yè)
泰國的工業(yè)主要發(fā)展汽車制造、電子產品、電器、石化化學、機械加工、食品加工等領域,已成為東南亞地區(qū)的重要制造基地。憑借低勞動力成本、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自由貿易協(xié)定,泰國成功吸引了全球產業(yè)的轉移,特別是高成本國家的制造業(yè)外遷。日本、韓國、歐美等國家的汽車、電子、石化和紡織等行業(yè)逐步將生產線轉移至泰國。
汽車制造業(yè)。泰國被稱為“東南亞的汽車制造中心”,是全球主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。該國吸引了大量國際汽車制造商,如豐田、本田、日產、三菱等,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。泰國不僅滿足本國市場需求,還通過出口向其他亞洲國家、歐洲及美洲地區(qū)提供汽車。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生產能力的提高,泰國成為全球汽車產業(yè)特別是東南亞地區(qū)的重要生產基地,承接了從日本、韓國及其他高成本國家的汽車生產轉移。
電子產品與電器制造業(yè)。泰國在電子產品、計算機硬件、通訊設備、家用電器等方面有著強大的生產能力。許多全球知名的電子產品制造商,如三星、索尼、富士通等,都在泰國設有生產線。特別是在半導體、電視機、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生產上,泰國具有一定的競爭力。隨著亞洲制造成本的上升,許多電子公司將生產線從成本較高的國家(如日本、韓國)轉移至泰國,以享受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較為完善的產業(yè)鏈支持。
石化與化學工業(yè)。泰國是東南亞地區(qū)重要的石化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。泰國的石化產業(yè)涵蓋了石油化工、天然氣、塑料等多個領域,主要產品包括聚乙烯、聚丙烯、化肥等。國家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,是亞太地區(qū)能源消費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石化行業(yè)的產業(yè)轉移主要來自于高成本國家,特別是歐美地區(qū),泰國為低成本的石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。
機械制造與金屬加工業(yè)。泰國的機械制造業(yè)也有一定規(guī)模,主要生產各種工業(yè)機械、汽車零部件、家電組件等。泰國的金屬加工和精密制造技術也在逐步發(fā)展,逐漸向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拓展,如數(shù)控機床、精密儀器等。隨著全球生產基地的優(yōu)化,泰國吸引了許多汽車、機械及電器生產的外資流入,逐步接手了部分東南亞及全球產業(yè)鏈的低端制造環(huán)節(jié)。
食品加工與農業(yè)加工。泰國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出口國之一,尤其在加工食品、海鮮、米、橡膠等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。泰國的農業(yè)機械化和食品加工技術逐步得到提升,形成了完善的農業(yè)產業(yè)鏈。該國的海鮮、稻米、橡膠制品等,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。隨著農產品加工成本在發(fā)達國家上升,泰國成為全球食品和農產品加工的一個重要基地,特別是承接了來自歐美國家的低成本農產品加工需求。
中國進口泰國工業(yè)產品。我國從泰國進口最多的是工業(yè)產品為機械、電子、音像設備及零部件,進口金額是1283億元,占比36.12%,以集成電路、硬盤驅動器為主。其中:
集成電路是我國從泰國進口額最大的單一品類,2023年我國從泰國進口集成電路120億個,進口金額是414.41億元,占比11.67%;進口硬盤驅動器4429.93萬臺,進口金額是333.31億元,占比9.38%。此外,我國還從泰國進口了諸如固態(tài)硬盤、二極管、光電池、電容電阻器、打印復印機、攝錄機照相機等電子產品。
2023年我國從泰國進口的主要商品 | ||||||
序號 | 主要品類 | 進口數(shù)量 | 進口額(億元) | 金額占比 | 單價(元) | 單位 |
1 | 機械、電子、音像設備及零件 | 1282.92 | 36.12% | |||
集成電路(億個) | 120.01 | 414.41 | 11.67% | 3.45 | 元/個 | |
硬盤驅動(萬臺) | 4429.93 | 333.31 | 9.38% | 752.41 | 元/臺 | |
2 | 化工品及塑料、橡膠及其制品 | 674.08 | 18.98% | |||
橡膠及其制品(萬噸) | 302.66 | 317. 78 | 8.95% | 10499.51 | 元/噸 | |
塑料及其制品(萬噸) | 189.11 | 215.30 | 6.06% | 11385.24 | 元/噸 | |
化工原料及產品 | 141.00 | 3.97% | ||||
3 | 水果 | 230.01 | 495.62 | 13.95% | 10.77 | 元/斤 |
鮮榴蓮(萬噸) | 92.90 | 319.74 | 9.00% | 17. 21 | 元/斤 | |
山竹(萬噸) | 20.71 | 43.71 | 1.23% | 10.55 | 元/斤 | |
椰子(萬噸) | 58.96 | 30.79 | 0.87% | 2.61 | 元/斤 | |
龍眼(萬噸) | 32.72 | 30.46 | 0.86% | 4.65 | 元/斤 | |
4 | 金屬及其制品 | 63.37 | 200.90 | 5.66% | 31703.58 | 元/噸 |
銅及其制品(萬噸) | 24.60 | 131.25 | 3.70% | 53349.27 | 元/噸 | |
鋁及其制品(萬噸) | 32.61 | 46.60 | 1.31% | 14291.88 | 元/噸 | |
5 | 木薯干與木薯粉 | 678.13 | 165.38 | 4.66% | 1. 22 | 元/斤 |
木薯干 | 486.25 | 93.60 | 2.64% | 0.96 | 元/斤 | |
木薯粉 | 89191. | 71.78 | 2.02% | 1.87 | 元/斤 | |
6 | 木材與木漿(萬噸) | 758.97 | 155.14 | 4. 37% | 2044.09 | 元/噸 |
木材及木制品 | 479.90 | 96.18 | 2.71% | 2004.11 | 元/噸 | |
木漿及纖維素漿 | 279.07 | 58.96 | 1.66% | 2112.85 | 元/噸 | |
7 | 值得說明的幾個單品 | 162.71 | 4.58% | |||
大米(萬噸) | 46.17 | 21.01 | 0.59% | 2.28 | 元/斤 | |
大米粉(萬噸) | 3.55 | 2.62 | 0.07% | 3.70 | 元/斤 | |
蔗糖(萬噸) | 163.01 | 59.81 | 1.68% | 1.83 | 元/斤 | |
雞翅、雞爪、雞雜(萬噸) | 11. 32 | 35.74 | 1.01% | 15.79 | 元/斤 | |
蝦(萬噸) | 2. 83 | 22.35 | 0.63% | 39.48 | 元/斤 | |
水貂皮(萬張) | 968.87 | 21.18 | 0.60% | 218.59 | 元/張 | |
其他 | 415.29 | 11.69% | ||||
8 | 總計 | 3552.03 | 100.00% | |||
中國出口泰國工業(yè)產品。我國向泰國出口最多工業(yè)產品為機械、電子、音像、光學、醫(yī)療設備及零部件,出口額為1980億元,占比37.21%。其中:
我國從泰國出口智能手機944.24萬臺,出口金額是129億元,占比2.42%,折約單價1363.54元/臺;出口平板電腦68.70萬臺,出口金額是12.33億元,占比0.23%,折約單價1794.75元/臺;出口攝錄機、照相機(非特種用途)822.91萬臺,出口金額是13.04億元,占比0.25%,折約單價158.52元/臺;出口集成電路137.49億個,出口金額是88.82億元,占比1.67%,折約單價0.65元/個;出口光電池3.95億個,出口金額是72.91億元,占比1.37%,折約單價18.44元/個。
2023年我國向泰國出口的主要商品 | ||||||
序號 | 主要品類 | 出口數(shù)量 | 出口額(億元) | 金額占比 | 單價(元) | 單位 |
1 | 機械/電子/音像/光學/醫(yī)療設備及零部件 | 1980.28 | 37.21% | |||
智能手機(萬臺) | 944.24 | 128.75 | 2.42% | 1363.54 | 元/臺 | |
平板電腦(萬臺) | 68.70 | 12.33 | 0.23% | 1794.75 | 元/臺 | |
集成電路(億個) | 137.49 | 88.82 | 1.67% | 0.65 | 元/個 | |
光電池(億個) | 3. 95 | 72.91 | 1.37% | 18.44 | 元/個 | |
非特種用途攝錄機、照相機(萬臺) | 822.91 | 13.04 | 0.25% | 158.52 | 元/臺 | |
2 | 化工品及塑料橡膠品 | 760.55 | 14.29% | |||
化學品 | 174.69 | 3.28% | ||||
塑料及其制品(萬噸) | 140.77 | 270.88 | 5.09% | 19242.31 | 元/噸 | |
橡膠及其制品(萬噸) | 27.95 | 47.59 | 0.89% | 17029.53 | 元/噸 | |
3 | 金屬及其制品 | 759.55 | 14.27% | |||
鋼鐵及其制品(萬噸) | 596.56 | 493.28 | 9.27% | 8268.67 | 元/噸 | |
4 | 運輸設備及零部件 | 365.47 | 6.87% | |||
電動車(萬輛) | 15.59 | 174.07 | 3.27% | 111644.75 | 元/輛 | |
摩托車/腳踏車(萬輛) | 26.56 | 6.46 | 0.12% | 2432.71 | 元/輛 | |
自行車(萬輛) | 141.44 | 7.41 | 0.14% | 523.75 | 元/輛 | |
5 | 紡織原料、服裝、鞋靴等 | 347. 34 | 6.53% | |||
服裝 | 3.79 | 69.96 | 1.31% | 18.46 | 元/套 | |
鞋靴(億雙) | 1.28 | 45.05 | 0.85% | 35.09 | 元/爽 | |
綿浴巾(億條) | 0.6740 | 12.28 | 0.23% | 18.22 | 元/條 | |
胸罩(億件) | 0.7329 | 6.34 | 0.12% | 8.66 | 元/件 | |
口罩(億個) | 44.57 | 7.92 | 0.15% | 0.18 | 元/個 | |
6 | 家具、燈具、玩具等雜項制品 | 298.52 | 5.61% | |||
7 | 低值簡易通關商品 | 14.82 | 138.13 | 2.60% | ||
8 | 礦材、陶瓷及玻璃制品 | 126.41 | 2.38% | |||
9 | 其他 | 546.00 | 10.26% | |||
10 | 總計 | 5322.26 | 100.00% | |||
3.貿易
進出口貿易小幅度萎縮。2023年,受俄烏地緣政治問題、通貨膨脹等問題影響,進出口貿易復蘇未達預期,其中進口總額為2845.62億美元,同比下降1.0%,進口總額為2897.54億美元,同比下降3.8%。進出口市場方面,排名前十的出口市場分別為美國、中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、馬來西亞、越南、香港、新加坡、印度及印度尼西亞,前十大進口來源國分別是中國、日本、美國、臺灣、阿聯(lián)酋、馬來西亞、韓國、印度尼西亞、新加坡及越南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自2014年起已連續(xù)十年成為泰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,同時也是泰國最大的雙邊貿易國,取代了此前長期居首的日本。
從東盟國家的進口結構來看,越南對中國商品的依賴程度顯著增加,后疫情時期從中國進口的份額在東盟國家中平均占比達到28.9%,高于貿易戰(zhàn)前的22.1%。印尼和菲律賓在后疫情時期從中國的進口份額也略有上升。然而,泰國從中國進口的份額在后疫情時期平均為17.9%,低于貿易戰(zhàn)前的19.6%,這一趨勢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有所體現(xiàn)。與此同時,中國從東盟國家的進口呈上升趨勢,這反映出東盟對中國的出口能力有所提升。中國從東盟進口的比例已增至16.1%,高于貿易戰(zhàn)期間的平均11.1%。其中,中國從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增長尤為顯著,越南在東盟對中國出口中所占比重達到22.9%,遠高于貿易戰(zhàn)前的平均9.8%;印度尼西亞的比重為18.1%,同樣高于貿易戰(zhàn)期間的平均13.6%。然而,中國從泰國的進口比例有所下降,占比為14.2%,低于貿易戰(zhàn)前的19.8%,而馬來西亞、菲律賓和新加坡的情況也呈現(xiàn)類似的下降趨勢。盡管東盟占中國進口份額穩(wěn)步上升,但東盟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,導致東盟對華貿易逆差持續(xù)。 2023年,東盟對中國貿易逆差1475.18億美元,比上年逆差1628.85億美元有所減少。然而,這標志著自2012年以來東盟連續(xù)第12年對中國貿易逆差,其中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最大。2023年,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490.38億美元,其次是新加坡,貿易逆差為480.91億美元。東盟國家中對中國有貿易順差的僅有文萊、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。
中泰貿易持續(xù)增長。2023年,中泰兩國之間的貿易額高達1049.65億美元(約合36496.74億泰銖),其中,中國從泰國進口341.64億美元(約11768.89億泰銖),中國向泰國出口708億美元(約24727.85億泰銖),總體上,2023年中國對泰國的貿易順差總額為366.36億美元,約合12958.95億泰銖。中國從泰國進口排名前五的商品為鮮果、冷鮮冷凍水果和干果;橡膠制品;塑料顆粒;木薯制品;計算機、設備和組件。中國向泰國出口排名前五的商品依次為電機和部件;機械和部件;化學制品;家用電器;計算機、設備和組件。
(三)物流業(yè)概況
1.物流費用情況
2023年,泰國物流成本達到25274億泰銖,較2022年增長3.7%,占GDP的14.1%,其中運輸成本為11951億泰銖,占GDP的6.7%;倉儲成本為11442億泰銖,占GDP的6.7%;物流管理成本為1881億泰銖,占GDP的1%。
3.1.1運輸成本
2023年,貨物運輸成本達11951億泰銖,占GDP的6.7%,占物流總成本的47.30%,相較于上一年的11911億泰銖略有增加。
貨運量上,2023年全國國內貨運總量為54708.2萬噸,較上一年同比下降5.54%,幾乎所有運輸方式均呈下降趨勢。貨運結構上,公路運輸仍然是運輸?shù)闹饕绞?,占比達78.31%,較2022年的79.48%略有下降,其次是水路運輸,占比由18.55%上升至19.48%,鐵路運輸占比由1.96%上升至2.21%,航空運輸占比保持不變,比例為0.01%。
3.1.2庫存成本
2023年,倉儲成本為11442億泰銖,占GDP的6.4%,同比增長7.4%,其中倉庫運營成本為9591億泰銖,同比增長8.5%,倉庫管理成本為1851億泰銖,同比增長了1.7%。
泰國的倉儲業(yè)務在過去五年持續(xù)增長,倉庫租賃市場的供應量復合年均增長率(CAGR)為5.7%,而倉庫租賃需求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6.3%。這一增長主要受到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促進政策的推動,特別是在東部經(jīng)濟走廊(EEC)地區(qū),同時也得益于電子商務市場的持續(xù)擴展。根據(jù)KnightFrank(泰國)公司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,2023年,倉庫租賃市場的供應量達到675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7.3%。這些倉庫主要集中在三個主要區(qū)域:曼谷及其周邊地區(qū)占45%,東部經(jīng)濟走廊(EEC)占38%,中部及其他地區(qū)占17%。與此同時,倉庫租賃需求為569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5.3%,倉庫的租賃率達到了84.3%。
盡管倉儲業(yè)務持續(xù)增長,但智能倉庫的比例仍然較低。根據(jù)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1年泰國智能倉庫的比例僅占全國倉庫總面積的5%。其主要原因是泰國智能倉庫的建設運營成本比傳統(tǒng)倉庫高出約15倍。然而,疫情的爆發(fā)促使一些企業(yè)開始投資更多的智能倉庫開發(fā)。這一變化體現(xiàn)在自動導引車(AGVs)的進口價值上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3年AGVs的進口價值約為50.1億泰銖,同比增長12.0%,這一增速高于2019—2023年間復合年均增長率8.6%。此外,根據(jù)泰國倉儲管理協(xié)會的報告,智能倉儲行業(yè)的整體投資趨勢仍在增長,尤其是在東部經(jīng)濟走廊(EEC)地區(qū)。從政府批準的投資促進項目來看,2023年共批準了2383個項目,總投資額達到7501.3億泰銖,同比增長53.0%及22.5%。推動智能倉儲投資增長的行業(yè)主要包括:食品零售業(yè)、批發(fā)和零售業(yè)、電商業(yè)務以及受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影響而轉移生產基地的制造業(yè)。
2.物流業(yè)經(jīng)濟增加值
2023年,泰國物流服務業(yè)的經(jīng)濟附加值繼續(xù)增長,達到5552億泰銖,比2022年的5251億泰銖增長了5.7%。具體來看,管道運輸?shù)慕?jīng)濟增加值為359億泰銖、鐵路運輸?shù)慕?jīng)濟增加值為13億泰銖、公路運輸?shù)慕?jīng)濟增加值為1580億泰銖、水路運輸?shù)慕?jīng)濟增加值為1250億泰銖、航空運輸?shù)慕?jīng)濟增加值為278億泰銖、運輸相關服務的經(jīng)濟增加值為1046億泰銖、郵政和包裹服務的經(jīng)濟增加值為933億泰銖、倉儲服務的經(jīng)濟增加值為88億泰銖。
泰國物流業(yè)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內經(jīng)濟的持續(xù)擴大,尤其是電子商務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2023年,該行業(yè)的市場價值達到5965億泰銖,同比增長了9.75%。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,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線上渠道購物,進一步帶動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(fā)展。
3.泰國物流市場主體
截止到2024年8月,泰國物流企業(yè)共計44007家,其中新增275家,相較上個月下降16.4%;關閉企業(yè)116家,相較上個月增加33.3%。
二、泰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
(一)陸路
1.公路網(wǎng)絡
截止到2023年底,泰國公路總里程為703653.88公里,較上一年增加20.41公里,公路密度為1.37公里/平方公里(2023年我國公路密度0.5663公里/平方公里)。其中國家公路52323.44公里、地方公路49653.79公里,高速公路僅224.60公里。
2.鐵路網(wǎng)絡
截止到2023年底,鐵路總里程為5098.21公里,較上一年增加70.35公里,鐵路密度為0.01公里/平方公里。(2023年中國鐵路密度0.017 公里/平方公里)。其中城際鐵路4885.27公里、城市鐵路(機場專線、城市地鐵)171.38公里、城郊鐵路41.56公里。
(二)水路
1.內河
泰國有22條河流,總長度5800公里,內河貨物運輸一般通過湄南河、巴薩克河、邦巴功河、湄公河和塔欽河,線路總長約為1400公里,其中以湄南河、巴薩克河為主要運輸河流。曼谷港是泰國主要的內河港口。
曼谷港。曼谷港位于湄南河沿岸,坐落于曼谷市,是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,能夠覆蓋超過1000萬消費者的需求,曼谷港專注于高價值商品及消費品的處理和分發(fā)。港口通過多種運輸方式,包括公路、鐵路和水路,實現(xiàn)與全國各地的高效聯(lián)通,同時連接林查班港及其他目的地。其綜合物流服務網(wǎng)絡不僅推動了泰國國內的物流發(fā)展,也加強了亞洲地區(qū)的國際貿易往來。港口總面積約為1494400 平方米,碼頭總長度為3100米,前沿水深為8.2米,可接待最大12000噸載重的貨船,每年平均集裝箱吞吐量為150萬TEU。規(guī)格上,設有147600平方米的進口集裝箱堆場、10座進口倉庫、2座出口倉庫以及5個特殊倉庫,并提供多種碼頭服務,包括集裝箱碼頭、沿海碼頭、普通貨物碼頭、旅游碼頭。此外,還設有集裝箱鐵路運輸站、空箱堆場、保稅倉庫、危險品倉庫、冷藏集裝箱服務等,多樣化的服務能夠全面滿足客戶需求。
集裝箱吞吐量上,2023年曼谷港集裝箱吞吐量為127萬個集裝箱,與上一年基本保持一致。貨運量上,2023年曼谷港貨物進口11414855噸,貨物出口7121294噸。
2.海港
泰國主要海港有林查班港、清盛港、清孔港、拉廊港,其中與中國海上貿易來往的主要是林查班港。
林查班港。林查班港是泰國東部的主要國際貨物運輸深水港,占地面積約10144公頃。目前港口已開放的泊位包括7個集裝箱泊位、1個多用途泊位、1個滾裝船、1個客運和滾裝船綜合泊位、1個散裝泊位、1個船舶建造與維修泊位。林查班港具備現(xiàn)代化的基礎設施,符合國際標準,能夠接納世界最大的船舶,并擁有充足的配套區(qū)域用于港口運營及相關業(yè)務。此外,港口的交通網(wǎng)絡完善,道路、鐵路及水路均可暢通連接國內各區(qū)域及鄰國。林查班港還有足夠的空間發(fā)展其他相關業(yè)務,如卡車停放站、物流分撥中心及自由貿易區(qū)。港口還設有危險品倉庫、國際標準的消防培訓中心等設施,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。與此同時,港口內的多個碼頭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為客戶帶來了更優(yōu)質、更靈活的服務體驗。
吞吐量上,2023年林查班港集裝箱吞吐量為866萬個集裝箱,相較上一年略微下降,進出口集裝箱量基本保持持平。貨運量上,2023年林查班港貨物進口40622287.48噸,貨物出口52683925.13噸。
從船舶類型上看,2023年,共計11692船次進港,其中來自國際集裝箱船的占比最大為39.2%,其次為沿海集裝箱船。
3.航空
泰國的機場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,主要包括素萬那普國際機場(BKK)和廊曼國際機場(DMK)這兩大主要航空樞紐。素萬那普機場是泰國最大的機場,提供現(xiàn)代化的設施,如大型購物區(qū)、餐飲、休息室等,年旅客吞吐量超過6500萬人次。廊曼機場則主要服務低成本航空,年吞吐量約4000萬人次。除此之外,清邁、普吉、合艾和烏隆他尼等地方機場也具備良好的交通連接和基礎設施,支持國內和國際航班。泰國的機場普遍提供餐飲、購物、貨幣兌換和醫(yī)療等服務,某些機場如蘇梅島機場還擁有獨特的開放式建筑??傮w來看,泰國機場基礎設施建設高效且多元化,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需求,尤其是在旅游業(yè)和區(qū)域連接方面發(fā)揮著關鍵作用。
航空運輸。從近年來泰國航空運輸貨運量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看,2020年整體航空貨運量受到了疫情的顯著影響,呈大幅度下跌態(tài)勢,此后恢復增長,2023年泰國航空貨運量為1243127噸,其中國際航空運輸量1212663噸,國內航空運輸量為30464.84噸。
三、中泰物流通道
在當今全球化快速變化的背景下,各國基礎設施的持續(xù)改善促進了跨境物流和貨物運輸網(wǎng)絡的快速發(fā)展,無論是陸路運輸(公路/鐵路)、海運還是空運。與此同時,中國自2013年啟動的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旨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與各國的經(jīng)濟合作,促使運輸路線的連接,創(chuàng)造貿易機會,刺激經(jīng)濟增長,并為國際間的商業(yè)活動提供更多渠道和機會。泰國因此受益于“一帶一路”項目的運輸路線建設,增加了更多的運輸選擇。例如,中老鐵路、陸海新通道,這些新路線提高了中泰企業(yè)互相貿易的便利性并降低了成本。
(一)跨境公路
中國與泰國的跨境公路路線主要有五條,分別為R3A、R3B、R8、R9、R12,具體如下:
R3A跨境公路。泰國的商品主要通過陸路運輸,連接 R3A(亞洲3號公路)路線,該路線通過云南省的磨憨口岸,向中國內陸地區(qū)分發(fā)。R3A 路線自2008年正式啟用,是一條連接泰國、老撾和中國的國際公路,起點為曼谷,途經(jīng)老撾,進入云南省邊境,連接三國的重要交通樞紐。該路線詳情如下:
曼谷——清孔口岸(泰國清萊?。獣窨诎叮ɡ蠐耄ㄌ锟诎叮ɡ蠐耄ズ┛诎丁ッ魇?br>整個路線的總長約1800公里,其中包括三國的三段重要路程:
泰國段:從曼谷到清萊省的路程為813公里
老撾段:從會曬口岸到波田口岸的路程為247公里
中國段:從磨憨口岸到昆明市的路程為827公里
R3A 路線對泰國出口具有重要意義,尤其是在農產品運輸方面。它不僅促進了投資、旅游和文化交流,還增強了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。從2008年正式啟用以來,R3A 路線顯著改善了沿線國家的交通狀況,使得從昆明到曼谷的旅行時間從40小時以上縮短至約20小時。
2022年,通過R3A路線的貨物運輸總值超過520億元人民幣。2023年1月至4月,通過R3A路線的貨物運輸總值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。主要運輸?shù)纳唐钒ǎ菏卟?、新鮮水果、冷藏水果、加工水果、調味品、中草藥和日用消費品等。
R3B跨境公路。R3B 路線是連接泰國、緬甸和中國的運輸路線,運輸時間大約為3至5天,途經(jīng)三國的主要交通樞紐,具體路線如下:
泰國清萊省的梅賽縣——緬甸的塔吉黑口岸——緬甸的昌屯市(永久邊境口岸)——中國云南省的景洪市。此路線最終與 R3A 路線在景洪市連接,并繼續(xù)通往云南省昆明市,之后貨物會分發(fā)到中國其他城市。然而,目前由于運輸成本較高,運輸商通常更傾向于使用 R3A 路線,R3B 路線的使用相對較少。
R8跨境公路。R8 路線是另一個重要的運輸路線,連接泰國與中國市場。這條路線跨越四個國家,具體路線為:
曼谷——泰國的豐卡省——老撾的巴克山口岸——越南的高交口岸——越南河內市——越南的榕盛口岸——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的柳州市——最終到達中國南寧。全程約1597公里,運輸時間大約為32小時。通過這條路線運輸?shù)纳唐贩N類豐富,包括汽車及其零配件、工業(yè)產品、農產品和醫(yī)藥產品等。
R9跨境公路。R9 路線是泰國與中國之間的另一條主要貿易路線,分為兩條路線:
第一條路線:泰國的穆吉達縣——老撾的薩文拿卡口岸 ——越南的老榜口岸——越南的河內市——越南的胡形口岸——憑祥市友誼關——南寧市。此路線全長約1590公里,縮短了與通過海路運輸相比的貨物運輸時間。例如,泰國水果通過海運運輸?shù)街袊ǔP枰?至8天,但通過 R9 路線運輸時,時間縮短至2至3天,這對水果出口業(yè)務至關重要,因為運輸時間對水果的新鮮度和保鮮效果有著重要影響。
第二條路線:泰國的穆吉達縣——老撾的薩文拿卡口岸 ——越南的老榜口岸——越南的毛貴口岸——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的東興市——最終到達南寧市,再分發(fā)到福建省、廣東省、湖南省、北京市和上海市。
R12跨境公路。R12 路線是連接泰國、老撾、越南和中國的路線,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最短且最便捷的路線之一。該路線目前已經(jīng)被中國正式認定為重要的商品運輸通道,尤其是在將貨物運輸?shù)綎|盟國家的戰(zhàn)略“向南發(fā)展”中發(fā)揮著關鍵作用。此外,R12 路線也成為了泰國商品出口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,特別是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。
R12 路線全程約1700公里,運輸時間大約為2天。優(yōu)勢在于較短的運輸時間和較低的運輸成本。該路線可分為兩條路徑:
第一條路線:泰國的那空帕儂省——老撾的塔克口岸——越南的南寶口岸—— 越南的賈洛口岸——越南的胡形口岸——憑祥市友誼關。
第二條路線:泰國的那空帕儂省——老撾的塔克口岸——越南的南寶口岸——越南的賈洛口岸——越南的毛貴口岸——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的東興市。
根據(jù)2018至2020年的數(shù)據(jù),那空帕儂省報告稱,泰國水果通過 R12 路線出口到中國的量在2018年為134191.71噸,2019年為517778.71噸。這反映了 R12 路線在促進泰國水果出口到中國市場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在2020年,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,水果出口量降至357042.97噸,同比下降了31.04%。
中泰跨境公路圖(右下標注有線路名稱)
大湄公河次區(qū)域經(jīng)濟走廊
(二)跨境鐵路
泰中鐵路是中國與泰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項目,旨在開發(fā)鐵路運輸系統(tǒng),實現(xiàn)快速的貨物和人員運輸。該鐵路將從曼谷的邦西車站出發(fā),經(jīng)過老撾進入中國,目前老撾——中國段已建成通車。泰國段共有11個車站,經(jīng)過8個省份,總里程為606公里。泰國段的開發(fā)分為兩個部分,泰方負責建設和承擔所有建設費用,總額為4057億泰銖;中國方面則負責鐵路設計和高速鐵路系統(tǒng)的布局。泰國段的鐵路建設已經(jīng)開始,預計整個項目將在2030年完成。建設分為兩期,一期建設曼谷——呵叻段,二期建設呵叻——廊開段。
一期已于2017年12月21日舉行開工儀式,全長250.77公里,預算為1794.12億泰銖,其中高架軌道距離188.68公里、地面軌道距離54.09公里,另有隧道2處,距離8公里。沿途共設6個站點,別為為曼谷阿皮瓦中央車站、廊曼站、大城府站、北標站、北沖站及呵叻站。截止到2024年10月,項目總進度為36.94%,預計于2027年投入使用,
二期呵叻至廊開段已完成規(guī)劃設計,全長356公里,耗資3300億泰銖,是連接泰國東北部地區(qū)與中國、老撾的重要通道,沿途經(jīng)過布阿艾、班派、孔敬、烏隆他尼及廊開五個站點,預計將于2030年建成通車。
(三)南海航線
泰國有5個重要港口: 曼谷港、林查班港、拉廊港、清盛商業(yè)港、清孔港,目前泰國與中國海上貿易主要是通過林查班港。
(四)航空路線
泰國出口的產品通過空運可以在1-2天內到達中國。這種方式適合高價值的產品。
2023年泰國機場—中國城市年航班數(shù)量
泰國機場 | 中國城市 | 航班數(shù)量 | 中國城市 | 航班數(shù)量 |
素萬那普機場 | 上海 | 4837 | 寧波 | 195 |
廣州 | 3306 | 麗江 | 138 | |
北京 | 2074 | 溫州 | 136 | |
深圳 | 1905 | 潮汕 | 134 | |
成都 | 1709 | 鄭州 | 120 | |
昆明 | 1625 | 太原 | 74 | |
廈門 | 853 | 蘭州 | 66 | |
杭州 | 852 | 南昌 | 26 | |
南寧 | 769 | 武漢 | 25 | |
南京 | 597 | 天津 | 24 | |
西安 | 400 | 長株潭 | 24 | |
???/p> | 365 | 石家莊 | 22 | |
福建 | 315 | 合肥 | 20 | |
青島 | 286 | 三亞 | 1 | |
常州 | 216 | 香港 | 14135 | |
重慶 | 206 | 澳門 | 487 | |
廊曼機場 | 廣州 | 2561 | 南寧 | 309 |
上海 | 1586 | 南昌 | 294 | |
深圳 | 1429 | 濟南 | 220 | |
重慶 | 1064 | 廈門 | 208 | |
長株潭 | 1043 | 天津 | 186 | |
武漢 | 954 | 宜昌 | 154 | |
杭州 | 903 | 合肥 | 132 | |
成都 | 861 | 貴陽 | 118 | |
南京 | 752 | 常州 | 84 | |
西安 | 592 | 蘭州 | 48 | |
昆明 | 556 | 福建 | 38 | |
鄭州 | 425 | 大連 | 10 | |
寧波 | 399 | 澳門 | 1727 | |
潮汕 | 350 | 香港 | 1701 | |
普吉島機場 | 上海 | 2932 | 重慶 | 296 |
成都 | 1348 | 杭州 | 236 | |
廣州 | 849 | 深圳 | 144 | |
北京 | 613 | 太原 | 70 | |
南京 | 553 | 貴陽 | 66 | |
西安 | 338 | 鄭州 | 19 | |
昆明 | 306 | 香港 | 2553 | |
清邁機場 | 上海 | 1191 | 景洪 | 218 |
北京 | 480 | 杭州 | 203 | |
昆明 | 448 | 成都 | 182 | |
廣州 | 352 | 長株潭 | 66 | |
甲米機場 | 成都 | 6 | / | / |
蘇梅島機場 | 成都 | 4 | / | / |
(五)多式聯(lián)運
泰國到中國貨物運輸?shù)亩嗍铰?lián)運主要是通過 “海運+鐵路”的方式。具體來說,當貨物通過海運送達到北部灣區(qū)域的欽州港、防城港、北海港等港口后,轉為鐵路運輸,通過鐵路將貨物分發(fā)到中國各大城市,特別是中國西部的經(jīng)濟中心城市,如重慶、成都等。此外,這條通道還能連接中歐鐵路,進一步將貨物運輸?shù)街衼喓蜌W洲。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,泰國企業(yè)可以將貨物從林查班港或曼谷港發(fā)運至北部灣港口,再通過鐵路從北部灣港口運送至重慶市,運輸時間大約為7~8天。
目前,通過“海運+鐵路”模式,從林查班港和曼谷港到欽州港的貨物運輸,能夠承載多種類型的集裝箱,包括標準集裝箱用于一般商品、帶冷藏設備的集裝箱用于運輸水果、肉類及海鮮產品,以及頂開式集裝箱,適用于散裝貨物,如木薯和玉米等。
當貨物運輸?shù)奖辈繛硡^(qū)域的欽州、防城港、北海等港口后,將通過三條主要的鐵路路線分發(fā)到中國西部市場,具體如下:
1.從北部灣區(qū)域的港口群,通過廣西南寧市和貴州貴陽市,直到重慶市。
2.從北部灣區(qū)域的港口群,通過廣西柳州市和湖南懷化市,直到重慶市。
3.從北部灣區(qū)域的港口群,通過廣西百色市和四川省瀘州市,直到四川省的成都市。
最新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3年,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(lián)運班列開行量首次年內突破9000列,提前20天完成年度任務,較2017年增長近超過50倍、與2022年同比增長8.6%;渝桂、川桂、黔桂、滇桂以及區(qū)內、西北班列協(xié)同發(fā)力,其中渝桂、區(qū)內、西北班列同比增長22%、12%、12%。
四、物流未來發(fā)展重點
(一)改善物流管理和庫存存儲
根據(jù)經(jīng)濟和貿易環(huán)境的變化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(fā)展,泰國企業(yè)必須重視倉儲管理,以便能夠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并滿足當今消費者對快速和準確的需求。因此,應該支持從傳統(tǒng)倉庫向自動化倉庫的轉型,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軟件來管理庫存,以幫助降低成本、縮短商品存儲和分揀時間,并減少商品準備和配送過程中的錯誤。同時,政府應提供財務支持,以減輕企業(yè)在投資方面的負擔。
(二)提高貨運效率
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,鐵路貨物運輸?shù)谋壤匀惠^低,主要是由于缺乏價格激勵和對準時服務的信任。因此,未來的發(fā)展應推動鐵路網(wǎng)絡成為泰國的主要貨物運輸方式,因為鐵路具有較低的單位運輸成本,可以運輸大量貨物,并減少運輸中的燃料消耗。政府應鼓勵私營部門參與管理,包括提供服務和共同制定合理的服務費率,以增加鐵路貨物運輸?shù)谋壤?。同時,應促進公路運輸作為支撐網(wǎng)絡,連接商品生產地、工業(yè)區(qū)和重要的貿易節(jié)點,以推動運輸模式轉變和多式聯(lián)運。此外,還應鼓勵使用清潔能源車輛進行最后一公里配送,以實現(xiàn)凈零排放,并有效降低國家的運輸成本。
(三)提升供應鏈附加值
推動泰國物流系統(tǒng)的發(fā)展,應注重降低物流成本,同時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,從原材料采購到商品運輸?shù)较M者手中,以促進國家整體經(jīng)濟附加值的提升。具體來說:
初期階段:應促進農業(yè)和工業(yè)領域的研究與發(fā)展,創(chuàng)造差異化并提高產品的附加值,同時明確供應鏈管理的主要負責人,以實現(xiàn)各方協(xié)同合作,推動目標的實現(xiàn)。
中期階段:應支持技術和創(chuàng)新的應用,提升產品標準和質量控制,重點發(fā)展品牌建設,為泰國商品創(chuàng)造附加值。
最終階段:支持建立商業(yè)伙伴關系,構建泰國企業(yè)的運輸和分銷網(wǎng)絡,將泰國商品銷往海外。
(四)完善物流業(yè)法律法規(guī)
提升泰國物流服務商的運營能力仍面臨法律和法規(guī)方面的限制,這些成為了貨物運輸便利化的障礙。因此,應注重物流發(fā)展環(huán)境,通過修訂和完善與貨物運輸及物流服務相關的法律、法規(guī)和規(guī)定,例如允許私營部門提供鐵路貨物運輸服務、跨境運輸和轉運,以提升服務水平。同時,應增強企業(yè)對政府法律和法規(guī)遵守的認識,確保企業(yè)在運營中采取統(tǒng)一的標準和規(guī)范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